教室是學生在學校停留最長時間的所在,是學生與生活的所在。
1.環境教育,教學與學習以及所延伸的校園活動都會是在空間中,建構一個活動所發生的特定時空場域。「人影響空間,空間影響人」,空間如何支持人的活動與想像,而空間也可能是問題與機會,人如何有能力去調整與改變,來獲得最大的可能。除了空間的形式(可量度的尺寸與型態)與活動之外,空間的象徵與氛圍也是重要的經驗向度。
大部分的校園與教室都是依著一套「建制化established」的空間型態,需要優先以想像力的動員來找到可能性。「環境教育」的一個觀點「環境是第三位老師」(第一位老師是成人與老師,第二位老師是同儕,第三位老師是環境)指出環境的場域特性也是重要的學習對象,關於空間智能的、視覺思考的或是創意的向度。「環境教育」也是反省人類文明作為的認知,特別在氣候異變下,除了知識態度之外,重要的是要有所作為,透過日常實踐,尋求改變的可能。
2.班級經營,學習不只是知識傳授,包括身心成長,家長認知與參與、學童個別差異、、、等等。在這一年修課學生所提供的個別案例經驗,最為顯著的是「老師特質」可以強烈的感受到,分享積極的態度與關注,是這次的特色。班級經營的「經營」說明這個不是理論的議題,而是有主體,有認知,有所行動,有反思的,屬於經驗的議題。
3.世界經濟論壇提出「未來學校」與「推動教育4.0」,其中關注於「賦能教育工作者」。
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)繼2020年發佈《未來學校: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》(Schools of the Future: Defining New Models of Education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),於2022年5月16日,世界經濟論壇發佈報告《推動教育4.0:投資未來學習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復甦》(Catalysing Education 4.0: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Learning for a Human-Centric Recovery)。
內文中提到投資教育4.0的三個關鍵領域,第一是「新的評估機制」,(數字和技術技能、合作和自我管理、創新和創造力、全球公民意識與公民責任)。第二是「採用新的學習技術」。第三是「賦能教育工作者」。教育領導者應該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激勵和時間,可以進行終身學習。為教育界人士提供個人學習帳戶,以繼續發展他們的技能。將培訓和發展投資重點放在創新教學法上。
學習可以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環境中進行,並為父母和課外教育者提供資源,以幫助推動教育4.0的實施。